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是推動創新、繁榮文化、提升國家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是貫徹科技興國戰略,保障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實施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是我國著眼“兩個大局”,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核心工作。
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量化,是實現科技創新成果商業化、資本化、權益化等重要應用場景轉化的關鍵環節,是推動科技發展、更好支撐雙循環經濟發展的核心步驟,是科技轉化為第一生產力不可替代的專業力量。
資產評估行業要緊緊圍繞服務國家科技發展大局,針對當前知識產權領域科技屬性強、商業轉化弱、評估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加強構建知識產權評估體系,解決知識產權評估中面臨的領域覆蓋廣、機構參與少、案例實踐少的問題,并抓住科技轉型之機,開拓知識產權評估服務領域的新局面,加強政策、技術與管理研究,盡快健全知識產權評估體系,助力科技成果轉化。
加強知識產權領域政策研究,鼓勵大、中、小型評估機構參與服務。知識產權評估體系是由機構在執業中實踐出來的。財政部門成立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應用補貼基金,鼓勵大中小機構積極參與知識產權代理、評估、維權、咨詢業務。與專利權的行業主管部門充分溝通,對于愿意參與從事專利事務代理資產評估師,授予專利代理人資格,確定資產評估師在服務知識產權領域的專業位置,優先認定一批資產評估師從源頭上服務科技研發與創新成果。
加強科學技術應用領域研究,出臺行業核心技術資產評估技術準則。針對差異化的產業和區域知識產權政策,推動健全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的認定、保護、評估、轉化咨詢等制度機制,推動相關專業技術及評估實踐創新工作。
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成立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專業委員會,針對無形資產評估準則中相應專項技術標準,進行分立、修訂、升級研究,強化知識產權價值量化準則、指引與應用及其實證研究,推動資產評估行業在知識產權估值技術標準、模型參數、應用模擬、數據案例等相關環節實踐創新。
加強對知識產權評估應用指導,構建橫向暢通交流渠道。知識產權領域評估目前面臨著行業數據少、量化難度大的狀況,對評估師應加強專業培訓與指導,培養形成一批懂科技、能評估、會咨詢的評估師隊伍,積極推廣經典案例應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