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資產評估協會針對有人虛構“中國資產評估師協會”發放虛假“注冊資產評估師證書”一事發布了聲明。這也是近年來資產評估行業遭遇造假“碰瓷”事件的一個側影。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高忻等業內資深人士就“加大監管懲戒力度 維護資產評估行業公信力”話題接受了《中國會計報》記者采訪。
為治理這類造假行為,中評協推行了資產評估報告編碼系統,并發布《資產評估報告統一編碼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
高忻告訴記者,《暫行辦法》對于規范資產評估報告管理,治理近年來資產評估行業遭遇的造假“碰瓷”行為,更好地維護委托人和資產評估機構的合法權益,提升資產評估行業社會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暫行辦法》規定,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全部納入統一編碼范圍,這樣一來,評估公司出具的、經統一編碼的資產評估報告就具有了行業認可的、統一的、唯一的“身份證明”。評估報告使用人只要輕輕一掃,即可了解評估報告的真偽。該系統若向公眾開放查詢,將使得評估報告的造假行為無處藏身。資產評估機構在報告編碼系統中填報的信息非常豐富,對于評估報告管理信息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評協歷來系統嚴格地進行資產評估機構的自律管理,其印發的《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會員信用檔案管理辦法》(下稱《信用檔案管理辦法》),為評估行業自律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也是信用經濟。誠實守信是市場經濟的精神支柱,更是評估行業的生命線。”高忻告訴記者,建立科學的資產評估行業信用體系,既有利于解決評估機構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也有利于實施評估機構的市場準入,提升的形象、品牌和社會信用度。特別是在國家大力推進“放管服”的大背景下,行政性的管理將會越來越少,監管會更多地轉向行業自律管理和依法管理,從行業管理和社會需求等方面都必然對評估機構和評估師的信用提出更高要求。
高忻表示,信用檔案信息對評估機構的承攬、合作、招聘、投標等商務活動具有至關重要的關鍵作用,它就像一只無形的“手”,與評估機構和評估師如影相伴,時刻影響著會員個人和評估機構的發展。《信用檔案管理辦法》將信用信息分為不良行為和提示信息,對于在執業過程中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及自律管理規章制度而受到相應處罰或懲戒的信息,和可能影響會員信用狀況,需要信用檔案使用者予以關注的信息,都納入了信用檔案,使得信用檔案更加全面、客觀、真實、可靠。